|
- 学习中医背下《伤寒论》有多大用处? - 知乎
不赞同有知友所说的最好的本子是课本。 所谓对经典的课时“不少于40学时”,对于《伤寒论》这样的经典来说,学时如此短暂,没什么可值得自信的。相信不少现在的大学生一周LOL的时间都大于这40学时。 学习《伤寒论》的知友都知道已故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渡舟教授,刘老是五版教材《伤寒论
- 我想问问大家都是如何学习伤寒论的,我觉得背完后,那些方剂很容易记混? - 知乎
谢邀。《伤寒论》因为实用价值超高所以属于中医学习必须背诵的内容之一,题主说方剂容易记混,可能是由于生硬背诵,不分析条文内容导致的。 《伤寒论》一共398条条文,每一条的内容都分成理法方药四个部分来写,理和法的部分融合了望闻问切, 仲景之所以被后世尊为“医圣”,除了他医术
- 中医的伤寒论各个版本有什么不同? - 知乎
张仲景,大家都知道他是“医圣”,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大约公元150年到215年间,是咱们中国传统医学的大师。他的老家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穰东镇张寨村。他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可以说是医学经典中的经典。不过,张仲景去世后,这本书的命运有
- 伤寒论中的桂枝是指桂枝还是肉桂? - 知乎
这个问题有点乱。正确答案现在的人已经不可能知道了,我个人有些体验和经验,还是可以分享一下。 我手里有2本书。一本是唐本伤寒,孙真人的。一本是宋林亿本的宋本伤寒。 书里桂枝汤都写的桂枝,所不同者,千金里多写作桂心。 根据我手里张令韶,隐庵,修圆的说法,去皮是指的:取嫩芽
-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中的通草是现在的通草吗? - 知乎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商业、影视
- 刘元春 - 知乎
回答数 14,获得 6,413 次赞同
- 伤寒论里桂枝是肉桂的细枝条(现在的桂枝)还是细枝条的皮(没有)还是肉桂的皮(现在的肉桂)? - 知乎
反正别信专家的,我们群几十号人实测,比你看的这些记载可靠的多, 结论就是桂枝应该去皮使用,皮去的越多,热度越低,透散性越高,根据我的经验,比较通用的是细桂枝去掉七成皮,或者粗桂枝去掉三成皮。基本上正好。再根据病人寒热情况微调。 非常好用,苓桂术甘汤用粗桂枝去一半皮
- 为什么《伤寒论》中张仲景在遇到心悸、胸痛等情况时会去掉芍药,谁能详细的讲解下其原理吗? - 知乎
这已经算是经方开药的潜规则,大部分经方家都有这个认知但是不怎么关心为什么。 伤寒论 21条和279两条拿出来对比看就会比较明白。一个是脉促胸满,一个腹满时痛。 以位置看,去 芍药 者,位置在胸,用芍药者位置在腹,以位置而定,胸为阳,腹中为阴之府,结于上着为阳,结于下为阴,芍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