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纵卷叶螟_百度百科
稻纵卷叶螟是鳞翅目草螟科纵卷叶野螟属节肢动物。 又称水稻瘤野螟、卷叶虫、刮青虫、白叶虫等。 成虫是小型蛾子,雌蛾体长8-9毫米,翅展18毫米,体、翅淡黄褐色,前翅有3条黑褐色条斑,内、外横条斑斜贯翅面,中间1条很短,翅外缘有1条黑褐色宽边。
- 病虫害科普丨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与防治 - 知乎
稻纵卷叶螟为食叶性害虫,水稻叶片的叶型、物理及生化性状与抗虫性有关。 在选用稻种时,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应选择叶片厚硬、主脉坚实的品种类型,使低龄幼虫卷叶困难,成活率低,达到减轻为害的目的。
- 稻纵卷叶螟(白蜡虫):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稻纵卷叶螟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 春、 夏季随气流向北迁飞, 秋季向南回迁。成虫有趋光性, 喜欢在荫蔽处栖息, 在嫩叶上产卵, 适温高湿时产卵量大。
- 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是什么?稻纵卷叶螟防治需要注意(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策略)_ 农药百科 _大农化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包叶虫等,是水稻生长期的主要害虫。 那么,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是什么? 稻纵卷叶螟防治需要注意什么?
- 稻纵卷叶螟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 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则能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1~3龄幼虫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后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嫩叶上结茧化蛹。
-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分布广泛 该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农业、化学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 RiceData == 水稻百科
(Cnaphalocrois medinalis Guenee) 鳞翅目,螟蛾科。 一年发生2~7代。 30°N以北地区不能越冬。 南岭以北至31°N左右,仅个别地点或年份到零星蛹及幼虫存活。 南岭以南可见少量幼虫和蛹在田间越冬,中国大陆南海岸以南周年繁殖为害,卵扁平,散产于稻叶上。
- 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_参考网
稻纵卷叶螟主要通过卷曲水稻叶片,并在内部取食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水稻产量。 而水稻螟虫则更倾向于侵害稻叶的叶脉间组织,造成叶片透明化,俗称“白叶”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