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百科|請問如何分辨「要約」與「要約之引誘」?
二、 要約之引誘 使相對人對之為要約,性質為 意思通知,其目的不在締結契約。 例如民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貨物標定賣價陳列者, 視為 要約。 但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 」所謂不視為要約,即指要約引誘。 三、法律無規定時,則 按 下述原則判斷:
- 下載問答|法律百科 Legispedia
A 看到C 百貨公司寄來的週年慶DM, 裡面 記載某名牌大衣 只要3 折,A 看了覺得「 好便宜我想買」,但實際上A 跟C 百貨公司之間還沒有締結任何契約。 該週年慶DM 是C 百貨公司發出的「 要約之引誘」,意思是「 有一 批商品好便宜, 快來跟我買」。A 必須要親自 跑到C 百貨公司, 拿該名牌大衣 結帳,A 跟C之間
- 網路賣家標錯價,下單到底成不成立?|法律百科 Legispedia
網路購物是人們現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帶來更多不同的消費紛爭,舉例來說,在網路上看到相機只要888元,便一次買了10台,但事後賣家卻說是標錯價,因此訂單不成立,賣家可以這麼主張嗎? 本篇要來討論的,正是「網路交易」標錯價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說。 一
- 要約之引誘|法律百科 Legispedia
圖1 要約之引誘 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 繪圖:Yen 使相對人對之為要約,性質為意思通知,其目的不在締結契約。例如民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貨物標定賣價陳列者,視為要約。但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所謂不視為要約,即指要約引誘。
- 要約|法律百科 Legispedia
圖1 要約 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 繪圖:Yen 邀請對方締結契約,有法律上拘束力,提出後若對方承諾則必須依照要約提出的
- 侵害專利的話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如何避免專利侵權風險?|法律百科 Legispedia
前言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專利權成了企業在創新與技術競爭的重要資源。從智慧型手機、藥物到新能源技術,無數創新都依賴專利保護來確保研發成果的商業價值。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釐清專利權的特性,以及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與法律責任,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降低侵害他人
- 同意、承諾、授權等用語相同嗎?|法律百科 Legispedia
例如,第156條「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 」這條指得是,某甲向乙口頭表示「你的衣服看起來真好看,200元,賣我好嗎?
- 什麼是最高限額抵押權?跟一般抵押權有什麼不同?|法律百科 Legispedia
一、什麼是 最高限額抵押權? 最高限額 抵押權,指的是 債務人 或是 第三人 提供 不動產 作為 抵押物,對債務進行擔保, 債權人 與抵押物的所有人約定,針對債務人現在已存在或是將來當事人可以預見,在一定 法律關係 內發生的不特定債務 [1],如果債務人最後沒有還清,債權人(同時也是抵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