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骚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屈原古诗_古诗文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屈原《离骚》原文、赏析及翻译_先秦屈原_古诗集
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 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
- 屈原《离骚》原文和逐句译文 - 知乎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 离骚_诗词_百度汉语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 古代诗歌之屈原《离骚 (片断二)》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以:同与。 乘:四的数目,也是驷的意思。 鹥 (音yi):凤凰一类的鸟。 4 溘:掩。 溘埃风:乘着有尘埃的大风。 上征:向天上飞行。 5 轫:支撑车轮的木头。 发轫:车将行时,必先撤轫,因此引申为“动身”、“启程”意思。 6 琐,门上雕刻的花纹,这里是门
- 鰕䱇篇_百度百科
《鰕䱇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 曹植 的诗作。 全诗可分两层。 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 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产生了既蕴藉深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鰕䱇游潢潦⑵,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⑶,安识鸿鹄游⑷! 世士此诚明⑸,大德固无俦⑹。 驾言登五岳⑺,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⑻,势利惟是谋⑼。 雠高念皇家⑽,远怀柔九州⑾。 抚剑而雷音⒀,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⒁,谁知壮士忧? [1] ⑴鰕(xiā):同“虾”;一说大鲵,一种小鱼。 䱇(shàn):即“鳝”,黄鳝一类。 ⑵潢(huáng)潦(liáo):雨水积的水池。 潢,积水池。 潦,雨水。
- 《鰕䱇篇·曹植》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 汉魏古诗 - 品诗文网
《鰕䱇篇》正是诗人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三年间。 太和二年 (228年),诗人曾上书明帝,慷慨陈辞,不愿做“禽息鸟视,终于白首”的“圈牢之养物 (家畜)”,而愿“乘危蹑险,骋舟奋骊”,参与讨伐东吴之大业 (《求自试表》)。 但这一宏愿,既不为明帝所理解,更遭到“朝士”所嗤笑。 诗人满怀悲愤之情,故此诗开篇, 即勃发一股怫郁不平之气:“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鰕为小鱼,䱇为黄鳝, 都是在小水坑 (潢)、淤水中 (潦)苟延残喘之辈。 正如宋玉《对楚王问》所说,它们又岂能与“朝发昆仑之墟,暴鬐 (鳍)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大泽)”的大鲲,“比量”翻转江海的气概呢? 至于“燕雀”,常嬉戏于篱笆之间,穿掠于房檐之下。
- 《庄子 · 外篇 · 胠箧》 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序 - [周]庄子 . . .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