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乐强: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理论及其哲学意义的再思考
文章在逐一回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诠释了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综观当代国外学界,可以发现,关于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以保罗·斯威齐为代表。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科学,因此,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二是以鲍德里亚为代表。
- 张建云:马克思“价值”范畴的深层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cass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一、马克思关于价值一般的观点及其启示 关于马克思有没有一般性价值定义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曾存在争议。 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按照德语的用法’,这就是指物被‘赋予价值’,那就证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而价值的其他一切形态,如化学元素的原子价,只不过是这个概念的属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6页。 )20世纪80年代,曾有很多学者引用这段话,认为这是马克思关于价值一般的界定。
- 《马克思价值理论文集》第十二章: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 - 知乎
在《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的论述从使用价值开始,然后转到交换价值,再之后才是价值(他仍然将价值称为Tauschwert)。 这些概念间的转换被马克思处理得非常平稳且不易察觉,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一样。 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行的概念转换是完全不同的。 将《批判》和《资本论》两书的前两页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 两本书的前两页是互相照应的,都是从使用价值开始论述,然后才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量的关系,或者说产品相互交换的比例”,这种说法在两本书中都有,但在此之后它们的内容就分道扬镳了。 如果说在《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是悄然无息地从交换价值转到价值,那么在《资本论》中他反而像是在某一处停了下来,并且预见到了对手的反对意见。
- 使用价值:一个被忽视的哲学范畴_马克思
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针对瓦格纳所说的马克思忽视使用价值的说法,马克思批评说:与瓦格纳从“价值”概念出发得出“使用价值”的做法不同,自己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出发的,“因此,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
-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_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以各门特殊的具体的人文学科中共同性的、即一般的价值问题为对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研究。 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最一般的基础部分。 由于这个理论的成长,《资本论》成为一种开放结构。
- 精读《资本论》:使用价值来自具体劳动,交换价值来自抽象 . . .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这种属性不依赖于商品的交换关系,而是商品本身固有的自然属性。 例如,食物能满足人们的饥饿感,衣物能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这些都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之所以存在的前提,任何商品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使用价值不仅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联系。 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而是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如铁、小麦、金刚石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二)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目的、操作方式和结果的劳动。 马克思认为,各种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 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揭示了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本质,说明了价值评价和价值观念的特点,阐述了价值原则及其与人的内在尺度的关系,但其中有些问题又未得到深入分析、详尽论证、系统阐述。
- 第一章 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第一章 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 · 社会的剩余产物 · 商品,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论 · 价值定律 · 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 ·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 · 剩余价值的来源与性质 · 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