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评价RoBERTa? - 知乎
roberta 是bert 的一个完善版,相对于模型架构之类的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三个方面: 预训练数据: BERT采用了BOOKCORPUS 和英文维基百科, 总共16GB。 而 RoBERTa采用了BOOKCORPUS + 英文维基百科+ CC-NEWS+OPENWEBTEXT+STORIES, 总共160GB。
- [读论文] RoBERTa: 健壮优化的 BERT 预训练方法 - 知乎
论文题目:RoBERTa: A Robustly Optimized BERT Pretraining Approach 作者单位:华盛顿大学保罗·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FaceBook AI 这篇文章是 BERT 系列模型和 XLNet 模型的又一次交锋,是 FaceBook 与 Go…
- “追星”Transformer(七):RoBERTa——“鲁棒版BERT”
RoBERTa认为BERT的符号化粒度还是过大,无法克服很多稀有词汇容易产生“OOV”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oBERTa借鉴了GPT-2 0的做法,使用力度更小的 字节级BPE (byte-level BPE)进行输入的符号化表示和词典构造,从而词典的规模增加至大约5万。
- 请问 HuggingFace 的 roberta 的 pooler_output 是怎么来 . . . - 知乎
junnyu 学生 关注 结论:你的理解是错误的,roberta删除了NSP任务,huggingface添加这个pooler output应该是为了方便下游的句子级别的文本分类任务。 pooler output是取[CLS]标记处对应的向量后面接个全连接再接tanh激活后的输出。
- BERT and RoBERTa 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 知乎
可以看一下,我之前整理的一份预训练语言模型总结,不仅仅包含BERT和RoBERTa,还有Nezha、MacBERT、SpanBERT、ERNIE等等,具体如下:
- 知乎盐选 | 基于 RoBERTa-BiLSTM-CRF 的简历实体识别
2 理论方法 本文建立了 RoBERTa-BiLSTM-CRF 模型,该模型是端到端的语言模型,能够较好地捕捉文本中存在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并且能够自动理解上下文的关联性。 模型主要由三个模块构成,分别是 RoBERTa 模块、BiLSTM 模块和 CRF 模块,各层的功能和原理如图 1 所示。
- 如何评价ModelScope,较hugging face如何? - 知乎
最近魔搭社区 ModelScope 在知乎挺火啊,前两天刚看到开了个讨论ModelScope怎么样,今天就又看到这个话题。作为深度试用过这个社区的用户,我先抛出个人的一个结论,ModelScope确实和hugging face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确实更适合中国的开发者,特别是刚刚接触AI的一些开发者。感受到的几点不同之处: 一
- Roberta为什么不需要token_type_ids? - 知乎
RoBERTa中去掉了NSP任务,使用Full-Sentence作为segment当着输入,只有segment跨文档时才会在文档间加入 [SEP],由于去掉了NSP任务,无需区分输入的不同的segment,所以,也就不需要用token-type-ids来标识segment了; token-type-ids相当于是不同segment的tags,两个segment分别对应了0和1,主要是区分前后两段的segment,被
|
|
|